預防醫學
-
從飲食、藥物到針灸,中醫神助攻治療慢性腎病
日期:2024-10-28 作者:彰化院 李姿宜醫師
台灣的飲食習慣多過度使用調味品,容易導致腎臟負擔加重,長期累積傷害之下,容易有腎臟受損導致慢性腎臟發炎,按嚴重程度可能引發腎結石、腎水腫等慢性腎病,不可輕忽。
而我們可以藉由定期的健康檢查,透過監測eGFR或BUN來了解自身腎臟是否已經開始生病,另外,也可以藉由中藥或針灸的調脈方式,提早預防腎衰竭。 -
糖尿病別擔心,中醫療法改善症狀
日期:2024-10-28 作者:彰化院 羅凱陽醫師
一聽到糖尿病這個症狀,多數人都會有誤解,以為糖尿病純粹只是血糖的問題;但其實有許多症狀都與糖尿病有關。
-
中醫師教你居家按摩預防腦中風
日期:2024-10-28 作者:屏東院 謝孟儒醫師
研究發現,在氣溫較低的季節,心血管危險因子有增加的趨勢。低氣溫可能導致血管收縮,進而引起血壓上升,而高血壓則是腦栓塞及腦出血的主要危險因子。此外,日夜溫差增加以及室內外溫差的擴大也可能導致血壓波動,進而增加中風的風險;因此冬天時應格外留意心血管健康,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。
-
學會心血管保健三絕招,讓長輩免驚凜冬將至
日期:2024-10-28 作者:五甲院 陳昱宏醫師
光陰似箭, 2023年也即將進入最後的冬季, 雖然南部的鄉親朋友們容易有秋冬只是比夏季涼一點的感覺, 差異不大。但俗話說的好,「魔鬼藏在細節裡」。隨著秋冬日照時間逐漸減少, 日夜溫差會愈加明顯, 如果碰上冷氣團甚至寒流來襲, 日夜交替時的溫差能輕易的超過10℃。劇烈的溫差會讓血管收縮、血壓突然升高並增加心臟負荷, 心血管疾病發作的風險便不知不覺的飆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