鏟子超人辛苦了,中暑肌痛中醫來處理

預防醫學 2025-10-08 作者:崇學院 黃千瑞醫師

花蓮縣光復鄉因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而受災,來自各地的「鏟子超人」紛紛湧入協助清理和復原工作。但天氣炎熱,長時間進行鏟除沙泥與搬運重物,可能出現「中暑甚至熱衰竭或肌肉酸痛甚至橫紋肌溶解症」等不舒服情況。讓我們從中醫視角提供一些自我預防或症狀處理小撇步,希望這些前線英雄及居民能好好照顧身體,更安全地投入救災。

 

如何解暑

中醫認為,天氣炎熱容易消耗人體的正氣與津液,如果身處在溫度高且濕度高環境或太陽直曝或久勞,就有可能出現「中暑」或「暑傷」的症狀,也就是排汗的調節中樞失調。輕微者包含身體發熱、頭暈、頭痛、汗多、口渴、疲倦等症狀;嚴重則會出現心悸、呼吸急促、意識不清、昏厥、甚至休克等「熱衰竭」狀況危及生命。

由於進入災區需要機動性強,要避免中暑:(1)可以配戴寬邊帽及穿著透氣長袖衣物防曬;(2)少量多次補水,或是補充運動飲料,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;(3)在水瓶投入幾顆話梅,梅子「酸能斂汗」,且梅子在性味上「酸甘化陰」,酸甜食物容易生口水減少陰液消耗。

當離開災區後,可能身體還有暑熱,這時候就可以去買一些清熱生津益氣食物來進行食療,例如菊花茶、綠豆湯、冬瓜湯修復身體。

 

如何減緩肌肉痠痛

當肌肉過度使用或激烈運動就有可能造成痠脹疼痛,尤其鏟子超人們奮力地協助災區,甚至有些人出現橫紋肌溶解症危及性命。所以提醒大家,如果出現肌肉疲勞、疼痛、僵硬時就要趕快休息請其他人接棒,另外如果出現深色、茶色或紅色的尿液,或是發燒與少尿等症狀,就要儘早就醫檢查。

大家可以自行「穴位按摩」放鬆筋骨,像是「風池穴、肩井穴、曲池穴、手三里穴、豐隆穴、承山穴、委中穴、敲膽經」;或是在醫師指引下使用痠痛藥布或藥膏減緩不適感。

 

這裡也建議大家可以「刮痧」,使用刮痧板刮動皮膚,讓體內臟腑穢濁之氣或內部鬱熱之氣,經由我們的毛孔(中醫名稱說腠理)透出,讓經絡暢通,達到活血化瘀效果。

記得正確的手法是從「頸肩的大肌肉順向刮」→「從頭向腳單向刮」→「輕輕刮,刮到出痧,有紅就停」→「刮完記得補充水分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