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燥來襲怎麼辦?中醫師教你潤肺又養生

秋季保養 2025-09-22 作者:信義院 郭訓宏醫師

立秋過後,候診區裡常能聽見有人清喉嚨、乾咳的聲音。50 多歲的李小姐,最近就覺得喉嚨總是乾癢,早晨一開口就咳幾聲,但又沒有其他感冒症狀。她還發現皮膚比夏天更乾癢,排便也不順,以為只是工作忙、睡眠不足所致。其實,這就是「秋燥」惹的禍。中醫認為,秋天屬金,對應的臟腑是肺,而肺最怕燥氣,一旦受影響,常會出現咽乾、咳嗽少痰、皮膚乾裂、便秘等典型症狀。

 

秋燥的症狀與原因

秋天是收穫的季節,氣候逐漸轉涼,早晚溫差大,空氣乾燥,正是燥邪最容易侵襲的時候。雖然台灣四季變化不算明顯,但一到秋天,許多人還是會覺得喉嚨乾、鼻子癢,大便乾硬,甚至皮膚脫屑搔癢。這是因為秋燥會消耗身體的津液,讓「肺陰」不足。肺不僅主管呼吸,也掌管皮膚毛孔,所以才會同時出現呼吸道與皮膚的不適。中醫強調「養陰潤燥、保護肺部」,因此秋天要避免太多辛辣、油炸或燒烤,以免讓燥邪更嚴重。

 

潤肺食材與茶飲推薦

秋天養生最重要的關鍵字就是「滋潤」。在飲食上,可以多吃一些滋陰潤肺的食材,例如白木耳、梨子、百合、蓮子、芝麻、蜂蜜、乳品等,還有簡單易消化的米粥,也很適合長輩食用。以下幾個簡單食補很適合在家嘗試:

1.雪梨百合湯

功效:清潤肺燥,緩解喉嚨乾癢、乾咳。

材料:雪梨 2 顆(切塊)、乾百合 20g(泡軟)、冰糖適量、水 1000ml

做法:

① 雪梨切塊、百合泡軟備用。

② 水煮滾後放雪梨和百合,小火煮 30 分鐘。

③ 加冰糖再煮 5 分鐘即可。

 

2.銀耳蓮子湯

功效:滋陰養顏、潤腸通便,對皮膚乾燥很有幫助。

材料:銀耳 1 朵(泡發撕小片)、蓮子 30g(去芯泡水)、冰糖適量、水 1200ml、枸杞少許 做法:

① 銀耳、蓮子泡好備用。

② 鍋中加水,放銀耳、蓮子,小火煮 40–60 分鐘。

③ 加冰糖、枸杞,再煮 5 分鐘即可。

 

3.潤肺養陰茶

功效:適合常覺得口乾、喉嚨不舒服的人。

材料:沙參 5 克、麥冬 5 克、枸杞 10 粒,

做法:熱水沖泡即可。

 

另外,平時也能喝菊花枸杞茶或蘆根茶,既能補充水分,又能幫助降火、減緩乾燥不適。

 

穴位按摩與生活保養

除了飲食,穴位按摩也是簡單好用的保健方法。常見的潤肺穴位包括:

太淵穴(手腕橫紋拇指側):能補益肺氣,改善咳嗽。

孔最穴(前臂內側,腕橫紋往上約七寸):有助清肺潤燥。

合谷穴(手背虎口):能調節免疫,緩解頭面部乾燥不適。

每天按壓 3–5 分鐘,就能達到日常保健效果。

 

除此之外,建議平常多喝水,保持室內濕度,避免熬夜,並搭配像散步、太極這類柔和運動,促進氣血循環。這些簡單的方法,不僅能幫助對抗秋燥,也能讓身體在秋季保持潤澤與健康。